【成语[涕泗横流]是什么意思】“涕泗横流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,用来形容人因极度悲伤、感动或情绪激动而泪流满面,眼泪和鼻涕同时流出。这个成语常用于文学作品或日常表达中,强调情感的强烈和真实。
一、成语解析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涕泗横流 |
拼音 | tì sì héng liú |
出处 | 出自《左传·僖公十五年》:“秦穆公曰:‘吾与晋君为兄弟,今晋君之失德,岂不悔乎?’于是乃泣,涕泗横流。” |
释义 | 形容人因极度悲伤、感动或情绪激动而泪流满面,眼泪和鼻涕同时流出。 |
用法 | 多用于书面语,表示情感的强烈和真实。 |
近义词 | 泣不成声、泪如雨下、痛哭流涕 |
反义词 | 喜笑颜开、无动于衷 |
二、使用场景举例
1. 文学描写:在小说或散文中,用于描写人物因失去亲人或重大打击而情绪崩溃。
- 例句:他听到噩耗后,顿时涕泗横流,无法自持。
2. 影视作品:在电影或电视剧中,常用来表现角色的情感高潮。
- 例句:看到母亲病重的消息,她瞬间涕泗横流,泪如雨下。
3. 日常口语:虽然较为书面化,但在表达强烈情绪时也可使用。
- 例句:听完那首歌,我忍不住涕泗横流。
三、总结
“涕泗横流”是一个具有浓厚情感色彩的成语,适用于表达极度悲伤或感动的情绪。它不仅体现了语言的丰富性,也反映了中华文化中对情感表达的重视。在使用时,需注意语境的恰当性,以避免误解或不当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