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精选要闻 > 精选百科 >

中秋月·怀古寄情

发布时间:2025-05-06 22:11:34来源:

苏轼的《中秋月》以寥寥数语勾勒出中秋夜空的清朗与静谧。“暮云收尽溢清寒,银汉无声转玉盘。”开篇即描绘了月光如水般倾泻而下的画面,仿佛将读者引入一个超然尘世的意境之中。诗人用“玉盘”比喻明月,不仅形象生动,更赋予了月亮一种高洁、圆满的象征意义。

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礼赞,更是苏轼内心情感的寄托。他身处异乡,思念亲人却无法团聚,只能借景抒怀,“此生此夜不长好,明月明年何处看。”一句道出了时光易逝、人事无常的感慨。这样的惆怅并非消极,而是对人生短暂的一种深刻领悟,同时也蕴含着对未来希望的期许。

在中秋之夜,仰望那轮明月,我们或许会像苏轼一样,想起远方的亲人朋友,心中涌起淡淡的思念之情。但正如诗中所言,纵使岁月流转,明月依旧,这份美好的记忆将永远镌刻在心底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