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俱舍论是什么意思】《俱舍论》是佛教重要经典之一,全称《阿毗达摩俱舍论》,由印度佛教大师世亲菩萨所造,是小乘佛教说一切有部的重要理论著作。它系统地阐述了佛教的教义、哲学思想和修行方法,尤其在对法(诸法)的分类与分析上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。
以下是对《俱舍论》的基本介绍和
一、《俱舍论》简介
项目 | 内容 |
全称 | 《阿毗达摩俱舍论》 |
创作者 | 世亲菩萨(Vasubandhu) |
时代 | 公元5世纪左右 |
宗派 | 小乘佛教说一切有部 |
地位 | 佛教哲学与逻辑学的重要典籍 |
特点 | 系统化、条理清晰,注重逻辑分析 |
二、《俱舍论》主要内容
《俱舍论》共分为九品,内容涵盖佛教的基本教义、宇宙观、人生观、因果法则、修行次第等。以下是各品的简要说明:
品名 | 内容概要 |
1. 集谛品 | 讲述苦的来源,即“集”——烦恼与业力的积累 |
2. 苦谛品 | 解释“苦”的本质,包括生老病死等八苦 |
3. 道谛品 | 探讨解脱之道,即八正道 |
4. 蕴处界品 | 分析五蕴、十二处、十八界等基本概念 |
5. 烦恼品 | 详细讲解贪、嗔、痴等根本烦恼 |
6. 业品 | 论述业力如何影响轮回与果报 |
7. 异门品 | 对佛教术语进行解释和辨析 |
8. 世间品 | 探讨世界的构成与众生的生存状态 |
9. 结业品 | 总结修行成果与涅槃境界 |
三、《俱舍论》的意义与影响
1. 理论体系完整:《俱舍论》构建了一个完整的佛教哲学体系,为后世佛教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。
2. 逻辑严谨:该书强调逻辑推理与辩证分析,对佛教哲学研究有深远影响。
3. 传播广泛:随着佛教东传,此论被翻译成中文,并在中国佛教中占有重要地位。
4. 影响后世:不仅对小乘佛教有指导意义,也对大乘佛教的理论发展产生了间接影响。
四、结语
《俱舍论》是一部兼具哲学深度与实践指导意义的经典,是了解佛教世界观、人生观和修行方法的重要入门书籍。对于佛教学者、修行者以及对佛教文化感兴趣的人士而言,研读《俱舍论》有助于深入理解佛教的核心思想。
如需进一步探讨《俱舍论》中的具体概念或章节内容,可继续提问。